14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经发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赴城区多家茶叶店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联合检查行动。
当天,检查组来到台湾文化广场及周边的多家茶叶店,随机抽取数款茶叶进行测量,测算出包装的空隙率,对商品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进行核查,判定该款茶叶的包装是否超标。“前期我们已经开展了几期行动,开出了6份责令整改通知书。”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执法人员林民说。
据悉,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给予了2年的过渡期,该标准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此次专项治理联合检查行动是针对相关要求,主要关注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有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为过度包装。
“其中,包装层数方面要求是不超过4层,而外包装成本则是不超过产品售价的20%,比如茶叶卖1000元,包装价格就不能超过200元,这是根据厂家提供的单据来判定。”林民说。
如何判定包装空隙率是否合格?
一是确定空隙率,当单件净含量大于50克,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30%;大于30克不超过50克的,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40%;15克至30克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0%;5克至15克的不超过60%;1克至5克的不超过70%。
二是产品的外包装体积,根据公式测算允许的最大外包装体积,再与实测外包装体积进行比较,如果实测外包装体积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外包装体积,则空隙率合格。(记者 林小玉 见习记者 王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