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 - 包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要闻 | 纸业行情 | 会展动态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企业动态 | 名企跟踪 | 业界人物 | 市场行情 | 塑料行情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食品企业承压外包装
N.biz | 商业搜索

食品企业承压外包装

信息来源:baozhuang.biz   时间: 2012-11-28  浏览次数:413

    根据今年开始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自明年起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注“过敏原”。距离标准强制实施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然而,经济导报记者26日走访济南市区多家超市发现,这项关乎消费安全的标准执行得并不好,仅有部分产品标有提示,没有标注的产品不仅包括国产商品,还包括部分进口商品。
    产品标注混乱
    据了解,食品包装“过敏原”标识中,列举了8类可能引发过敏的食品,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等)、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其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在致敏物质要求上,明确提出,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品或制品,宜在配料表中使用容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导报记者走访发现,除了少数食品的包装袋上标注的过敏原信息比较清楚醒目外,其余大部分食品外包装上过敏原信息概念含糊。例如某鲜虾口味膨化食品,只在包装袋最下面的位置加了一句:含有小麦、鱼、虾、大豆和奶制品。而某知名品牌的沙琪玛和另一知名品牌的注心蛋黄派虽然含有通则规定的多种需明确标注的过敏原物质,但却未有任何提示。
    进口食品的标注也不乐观。在银座购物广场无影山店进口食品专区,导报记者看到多数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为外文,难以读懂。部分食品在包装上贴出中文信息,简单介绍了配料、产地等,部分对过敏原进行了提示,但提示用词含糊,标注并不规范。比如,产自意大利的一款谷物高纤维饼干并未明确标注过敏原,只是在配料一栏的最后加了一句,“可能含有坚果碎、花生碎及豆碎。”产自泰国的牛奶威化饼干,虽然配料成分有鸡蛋、牛奶等,但未有任何过敏原提示。
    多数市民并不知情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部主任吕相征介绍,一项针对3974名15-24岁健康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5-24岁年龄段健康人群中,约有6%的人曾患有食物过敏;约有76%的过敏反应是由花生、大豆、牛奶、鸡蛋、鱼类、贝类、小麦和坚果这8种常见致敏食品引起的,最常见的致敏食物主要为水产品、牛奶和鸡蛋。
    导报记者询问了多名在超市购物的市民,对于标注过敏原,多数市民不知情也未关注。“一般就是看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还真没注意到过敏原的标注。”
    “我买东西一般只看生产日期,偶尔看看配料。”在大润发超市堤口路店,市民邵广春正带着孩子买零食,她如是告诉导报记者。
    据悉,我国儿童的食物过敏原集中在鸡蛋和牛奶上,而成人的过敏原比较广,有对海鲜、坚果过敏的,有对油料作物过敏的,还有对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色素过敏的。
    企业担心影响销售
    导报记者电话联系了某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章先生,他告诉导报记者,目前过敏原标注还属于推荐实施阶段 ,其公司的产品外包装上已经添加了过敏原标注,至于有些企业仍未标注,他表示说是担心标注会影响产品销售,“前一阵子联合利华的浓汤宝在新包装上的配料表上标注‘可能含有’字样,就引发消费者的质疑。”不过,章先生认为,过敏原标注很有必要,“买东西时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有哪些潜在的影响,在选择上有的放矢。”
    对于联合利华标注的“可能含有”,章先生表示,食品标签中出现“可能含有”的字样在国外确实比较常见,因为一条食品生产线上可能会有不同物质的残留,为保证残留物质的交叉不会导致消费者出现过敏症状,出于负责任的态度,商家会在标签中全部标注可能含有的物质,这些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这其实是对消费者负责和厂家的自我保护。”章先生表示。
    “首先是一些厂家认为过敏原写得太清楚会影响销售,其次是一些小厂家跟风模仿,看正规厂家怎么印就怎么做,没有参照正规标写方式,才导致了目前的食品外包装过敏原标注非常混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包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