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 - 包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要闻 | 纸业行情 | 会展动态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企业动态 | 名企跟踪 | 业界人物 | 市场行情 | 塑料行情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中储粮扩张全产业链 欲转型当大粮商
7.biz | 商业搜索

中储粮扩张全产业链 欲转型当大粮商

信息来源:baozhuang.biz   时间: 2012-07-26  浏览次数:215

  从单纯的政策性粮油储备延伸至粮油加工、贸易,从“大粮仓”转型到“大粮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一直未停止扩展粮油全产业链的步伐。 

  记者获悉,早在去年下半年,中储粮就向相关部委正式申请境外期货交易资格,其目的一方面是想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为中央储备粮购销降低风险,另一方面是在为打造粮油全产业链“帝国”做准备。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储粮申请的境外期货交易品种是大豆,但也有分析称,中储粮境外期货交易的粮油品种包括大豆、玉米、小麦、豆粕、豆油等,每年中储粮进口大豆约为100万吨,所占进口粮油的比重并不大,中储粮本次申请的境外期货交易粮油品种应该还包括玉米、小麦、豆粕、豆油在内。 

  国家一直希望中储粮这样的政策性企业能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和确保食品安全的职责。去年国内食用油跟风涨价,国家发改委曾多次约谈嘉里粮油、中粮等企业,要求这些大型油脂企业配合政府限价销售,但这些企业之后的表现并未让官方满意,这或将导致相关部委把政策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倾向中储粮。 

  不过,由于中航油等国有企业曾在期权交易中出现巨大损失,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获得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把关从严,再加之,申请境外期货交易还需要经过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等同意,因此中储粮能否正式获得境外期货交易资格,最早也要今年下半年才能见分晓。 

  高调全产业链 

  中储粮内部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储粮从事粮油加工业务的企业共有74家,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大米加工、油脂加工、面粉加工等多个领域。据介绍,目前油脂和大米的加工能力排在最前面。 

  中储粮大举扩张油脂加工是在近两年,仅仅是在2011年,中储粮就在江苏镇江、山东日照、天津等地开建了数家日处理超过3000吨大豆的油脂加工厂;去年底,中储粮又推出“金鼎”牌小包装食用油,开始在上海、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进行全面铺货。 

  业界对中储粮快速发展油脂加工业颇多质疑,其主要原因是认为中储粮是政策性、公益性粮油国企,进军国内食用油终端市场是在与行业内企业争利,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使国内一些民营油脂公司被洗牌出局。 

  对于外界的批评和质疑,中储粮的回应颇为高调,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民称,“金鼎”小包装油业务虽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但并未得到任何经济层面的补贴。中储粮参与粮油终端市场,采取相对低价的策略,一方面有利于逐步增强国资品牌的市场话语权,打破外资垄断国内食用油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尽量让利给消费者”,是在“为民争利”。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则表示,该公司随后还将推出其他一系列食用油系列产品,中储粮油脂公司未来“目标是最终进入市场前三”。 

  自2000年成立之日起,国家对中储粮的定位是“政策性”粮油储备国企,发挥国家调控粮油市场的作用,近几年中储粮实施粮油加工、贸易也招致业内外的广泛质疑。前述国有粮企高层对此分析说,中储粮近年来实施的一些粮油加工、贸易项目,包括去年底正式申请境外期货交易资格,都是有相关部委在做“后盾”,而中储粮谋求拥有境外期货交易资格,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打造中储粮全产业链“帝国”做准备。 

  实际上,近年来中储粮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了一些期货高端人才,在全国各地筹建了许多粮油储备库,并全资或控股拥有各类油脂油料加工厂、粮油中转、贸易、期货经纪公司等,在粮油领域的生产规模、技术研究实力都已经非常强大,此番申请境外期货交易获得批准后,有望逐步跻身国内粮油加工、贸易企业前列。 

  交易品种扩展 

  目前业内所传中储粮申请的境外期货交易品种是大豆,但中粮、中纺集团等国有粮企的专业人士对本报给出的分析是,中储粮本次申请的境外期货交易粮油品种应该还包括玉米、小麦、豆粕、豆油在内。 

  中纺集团的一位分析师表示,近两年中储粮进口大豆每年大约是100万吨,远远低于进口玉米、豆粕的数量,中储粮方面申请境外期货交易必定会把进口数量较大的玉米、豆粕包括在内,中粮期货的一位高级分析师表示,近年来,中储粮在油脂加工、小麦加工、玉米加工以及其他食品加工方面明显加快了扩张步伐,再加之有相关部委的支持,中储粮在申请境外期货交易资格中必然会争取较多的粮油品种。 

  去年国内粮油等跟风涨价,国家发改委曾多次约谈益海嘉里、中粮、中纺、五得利等国内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要求这些粮油加工企业配合政府限价销售,当时官方设定的“规则”是,如果企业想涨价,需要先向发改委申请,在获得批准后才允许企业产品提高价格。当时相关部委为这条规则所作出的承诺是,限量给这些企业提供较为低价的国储粮油产品或原料。 

  从之后的发展来看,去年官方对几家粮油企业实施的限价措施并没太多成效,官方最后调查的情况表明,事实上,一些被限价的企业在获得低价粮油原料或产品之后,并未积极将生产的粮油产品投放市场,而是趁机从中捞取“好处”。 

  由于粮油加工规模尚小,去年中储粮方面并不在国家发改委约谈限价企业之列,不过正是由于那次粮油企业表现,才由此推动相关部委把政策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倾向中储粮。 

  此外,培植中储粮扩展粮油加工、贸易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中储粮这样的“政策性”企业将来能在与益海嘉里等外资企业抗衡的同时,也能对国内大型粮油企业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乃至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和确保食品安全的职责。 

  近两年中储粮实施的粮油加工、贸易类项目有不少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得到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市场调控项目,基本采用的都是通过构建从收储、加工、运输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可以想见,中储粮在获得境外期货交易资格后,全产业链建设步伐会更快。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包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